中国究竟有多少僵尸企业?
——僵尸企业系列研究之五
文 | 何帆,朱鹤
近期,中央连续发出征讨僵尸企业的檄文,要求“让僵尸企业入土为安”。僵尸企业已经挡住了中国经济转型之路,必须尽快妥善处置僵尸企业。然而,要解决中国的僵尸企业问题,首先要弄清楚一个关键事实,即中国到底有多少僵尸企业。
目前,有三种识别僵尸企业的方法。第一种方法由是国务院提出,具体表述是“不符合国家能耗、环保、质量、安全等标准,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”。满足这些条件的企业就可以被认为是僵尸企业,国务院要求对这些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或剥离重组。相比于此前的表述,此次国务院给出的识别方法已经相当明确,可操作性也更强,但同时也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。例如,如果以“连续亏损三年”为标准,那么上市公司中不可能存在僵尸企业,因为连续亏损三年的上市公司必须退市。但事实上,某些处于产能过剩行业的上市公司,就很有可能是僵尸企业。此外,能耗、环保等标准都有很强的弹性,可操作性远不如财务指标,而且贸然制定相关标准,还有可能出现“管制俘获”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