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制造业和服务业修复速度一缓一快,供给冲击渐缓,需求不足成为主要制约;“力争实现最好结果”,除了加快现有政策落地、基建持续加码,更需要稳定预期,提振居民和企业部门需求
此前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服务业修复速度快于制造业,供需继续回暖,企业信心上升,但就业情况恶化,企业盈利仍然承压
7月经济修复动能减弱,就业持续承压;需求不足是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,在加快现有政策落地、基建持续加码之外,提振居民和企业部门需求至关重要
供需修复速度趋缓,就业情况进一步恶化,成本上涨压力趋缓,仍挤压下游企业盈利状况,企业乐观度回落
服务业此前受影响更大,近期修复速度快于制造业;服务业供需回暖,就业依然疲弱,市场预期仍低于长期均值
疫情基本结束后,经济开始修复,此前受影响更大的服务业恢复更快,但远不及常态,后续修复进程仍待观察,市场普遍认为,下半年经济修复力度将弱于2020年
疫情收尾、防疫措施放松,带动经济自然修复,但仍未恢复常态,市场普遍认为,下半年经济修复力度将弱于2020年
制造业供给修复快于需求,物流和供应链有所好转,但就业市场仍然承压,成本上涨幅度依然较大,销售端价格受需求疲软压制,利润继续承压
5月疫情边际好转,带动供应链改善、经济景气回升,就业、预期仍然偏弱;二季度增长承压,为稳住经济大盘,宏观调控继续发力靠前、力度加大,市场希望出台更多稳预期的措施
服务业供需在收缩区间边际改善,就业情况持续恶化,积压业务量上升,企业在销售端涨价以应对成本上扬,服务业对未来仍保持信心
5月产业链供应链状况边际好转,带动制造业景气回升,但就业、预期持续走弱;二季度增长承压,为稳住经济大盘,宏观调控继续发力靠前、力度加大,市场希望出台更多稳预期的措施
制造业生产和需求边际改善,但均位于荣枯线以下;就业持续走弱,物流尚未恢复正常;成本端和收费端价格分化,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被挤压
疫情导致人流、物流受阻,市场需求承压,供给走弱,服务业受影响程度更大,政治局会议称稳增长、稳就业、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,要求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,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
疫情影响加剧,服务业供需均回落至2020年3月以来最低,就业下降,企业成本压力持续上升,市场乐观度略有上扬
疫情导致供应链受阻,制造业供需继续下滑,就业转弱,政治局会议称稳增长、稳就业、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,要求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,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
制造业供给和需求持续收缩,物流不通畅成为痛点,供应商交付延迟率创调查以来次高,工人返岗困难,通胀压力仍高企
制造业供需由升转降,服务业受到冲击更大,通胀压力继续攀升,企业预期再度下降,国务院要求咬定目标不放松,制定应对可能遇到更大不确定性的预案
疫情影响下服务业供需双双走弱,就业收缩,企业成本压力增加,市场乐观度减弱;制造业、服务业景气度均大幅走低,拖累3月财新综合PMI降至2020年3月以来最低
制造业供需由升转降,通胀压力继续攀升,疫情和俄乌冲突导致企业预期再度下降,实现增长目标难度加大,国务院要求咬定目标不放松,制定应对可能遇到更大不确定性的预案
受国内多地疫情暴发等影响,3月制造业景气度大幅转弱,供给和需求收缩,外需恶化,就业保持稳定,通胀压力持续上升,市场乐观情绪减弱
制造业景气重回扩张区间,服务业景气度明显回落,就业持续承压,通胀再度攀升;春节后经济仍然偏弱,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将有更多稳增长政策出台
服务业需求出现收缩,就业继续处入收缩区间,价格涨幅有所回落,服务业企业乐观度回升至三个月新高
制造业景气度回升,供给恢复,内需改善更加明显,企业家乐观预期增强,但外需依然疲弱,就业市场持续低迷,部分原材料和运输价格推高通胀,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
制造业供给恢复,需求改善幅度更大,但就业持续承压,通胀再度攀升;春节后经济仍然偏弱,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将有更多稳增长政策出台
受海内外疫情反复影响,制造业和服务业供需均明显走弱,就业持续承压,通胀略有回升,“就业过年”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将低于2021年